C 心身覺察共享 #flyism

 C 心身覺察共享 #flyism

1. **觀察與分享**:持續的觀察和分享成了這個旅程的核心。透過觀察自己的感受、身體狀態和周遭環境,以及將這些觀察分享給他人,促進了心靈的成長和連結。

2. **建立習慣**:意識到習慣對生活的影響,並致力於培養健康的習慣,這是持續成長的一部分。同時,尊重他人的自主權,是建立健康關係的關鍵。

3. **愛與鼓勵**:以愛和鼓勵作為行動的核心,向他人提供支持和肯定,同時也接受來自他人的鼓勵,這樣的互動為彼此帶來了成長和快樂。

4. **感官覺察**:透過感官的覺察,深入理解身體和心靈的狀態,並且與周遭環境連結,這有助於提高對生命存在的體驗和感知。

5. **內在連結**:不斷地尋找內在的連結,與自然和他人共振共鳴,這樣的連結帶來了平靜、和諧和快樂的相處,同時也幫助每晚都能有一個安詳的入眠。



昨天是平靜讀書會循環中的第二天,我進行了八次直播,找到了一種自己想法和感受之間的節奏。比例是1比4,在每小時最後15分鐘裡,直播表達感受3分鐘,這也是我在做平甩功蹲下和甩動時的比例。

靜坐讓我的思想有一個出口。當店投票出結果時,我觀察到由於喜歡行動體驗,最近結交了許多新朋友。這是我回到台中後新社交圈的開始。

雖然中間因為過於激動和暖身不足而受傷,但身體的記憶教會了我一些重要的事情。每次進入新場合,我們需要調整頻率。

最重要的是與自己整合,以及與夥伴保持和諧關係。

首先透過五種感官仔細觀察,提出解決好奇心的疑問。然後再次觀察,看看是否找到答案。

持續有耐心地觀察,可能會發現許多問題已經不存在,或者沒有耐性地向夥伴提出疑問。

正式提出疑問是行動,也是好奇心的展現,是一種表達,也是展現自己性格的時候。

每個疑問就像看著鏡子中的自己,透過不同角度、不同表面去了解自己和夥伴。

在羽球場上,我相對能夠覺知自己的狀態,時時透過呼吸穩定身體。

在場邊,我也跟著夥伴一起做平甩功,讓體能相對較弱的夥伴也能夠參與。

更美麗的風景是夥伴間的互動。

有一位夥伴提出建議,看到汗珠想要把它擦掉。這個建議讓周遭夥伴有所回應。回應是敞開的、直接的,於是一個照顧夥伴的願望就這麼實現了。

或許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都有照顧人的願望,透過話語、行動、眼神、姿態來傳達對同伴的愛。

雖然有時候是自己體內的催產素作祟,但我們接受身為靈長類需要與夥伴們在一起的事實。

透過更開放主動的邀請,彼此滿足夥伴真正的需要,那是散發自己的溫暖,也體驗到夥伴用心投入的付出與愛,是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能力。

我們特別需要打開自己的覺察,去認識夥伴們的需要,給予真誠真實的回應。

當然,我們也不能忘記根本的自己。

我們如何體驗世界,也造就了我們。接下來,我將繼續邀請大家去發揮我們的覺察,觀察周遭五種事物,體驗四個所接觸到的事物,聆聽三種聲音,兩種香味,一種味道。

透過與感官持續共處,持續地與我們的體驗和存在共同向前進。

散步讓我們能夠緩慢地、有空間地容納這些體驗,並在一些地點發現有趣的事情,邀請夥伴一起參與。那是值得我們將感官實踐發揮,留下美好足跡的行動。

願我們在彼此連結中找到生命存在的快樂,每天都能快樂地入眠。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live/ctHbRH3pDdQ?feature=shared

C1 心身讀活
心身平靜讀書會的第三天,在北屯區圖書館,太陽明媚、微風輕拂,伴隨着遠方建築物風扇的聲音,我感受到了平靜。身下的地板透出一股暖意,而我心情也因此愈發放鬆。

剛從北區運動中心與夥伴一起享受游泳的樂趣,隨水起舞,身心盡情放鬆。現在,我準備投入到一場五個階段的閱讀思考活動中,重新審視生活的點滴,並尋找其中的啟示。

每個小時末將有兩分半鐘的分享時間,我藉由接觸的書籍作為靈感,分享生活的感動,分享快樂、憂愁以及各種情感,同時在覺知的過程中建立一個固定的循環,就如同呼吸一般。

當空氣進入鼻孔,我們感受到吸氣的過程;當空氣離開身體,我們體驗到吐氣的感覺。這樣的感受延伸到對身體肌肉的緊繃、對外界刺激的反應,以及對夥伴提出的要求和邀請的深刻認識。

這是一段持續提升自我敏感度、與世界和諧相處的旅程。願我們能夠和諧地連結自己的身體和精神,與外界的夥伴和社會,從而獲得快樂和美好的睡眠。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live/-DC6O2afAp0?feature=shared

C2 心身戒癮 #flyism
今天的第一本書是,讀心師的科學戒煙指南,他同時也出版了有關減肥等主題的書籍。

這些書籍實際上都關係到個人習慣的培養和戒除。長期以來,許多事情都在影響着我們,漸漸地累積成為了習慣。

若一旦缺少了某些習慣,比如沒有做某事、沒有吃某種食物、或是沒有見到某人,我們會感到非常的不適。這種不適來自於安全感的缺失,因此我們需要習慣來使自己感到安穩平靜。

我希望能夠透過彼此的分享,加深自己對心情和身體的覺察,進一步創造更深刻的習慣。

我們要去發現哪些習慣讓自己過得更快樂,哪些習慣又讓自己睡得不好,以及哪些習慣對我們的生命造成了不適。

在書中也提到,若要幫助身邊的家人或重要的夥伴,我們必須記住要讓他們自己做決定,BYRF,But You Are Free。這樣做不僅將控制權交給最有責任感的人,也提醒了我們,對於夥伴的建議應當尊重他們的自主權,而不是強加於他們。

這讓我想到本週夥伴對我的建議,每一個對他人的回應,需強調自主決定的重要性,讓他們知道這是他們的選擇。

每一個習慣的建立,都可能因為更多的自我掌控而更能對自己負責。公開自己的決心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。

每小時的直播分享就是這樣的一個行動,因為透過公開自己對生命的想像和願望,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快樂,並打開更多的覺察,去收穫這個世界所送給我們的禮物。

願我們每天都能快樂並享有良好的睡眠。

https://youtube.com/live/Kxgrso6J940?feature=share

C3 提升心身覺知 #flyism

在第二個小時的閱讀中,我打開「愛欲之死」,只瀏覽了關鍵字,然後突然被腦海中的靈感所打斷。

還好心身讀書會就在建立一個習慣,讓我能夠在需要時靜下心來。

我戴上眼罩,插上耳塞,開始聆聽自己呼吸的聲音,感受空氣在鼻孔中進出,並意識到肌肉的繃緊以及身體的不適感。

儘管身體感到不舒服,但這樣的經歷卻是美好的。幾天前,我跟伙伴一起練截拳道,不小心拉傷了頭部的肌肉,現在還感到一些疼痛。但這個經歷獲得了回饋,讓我意識到自己其實是一個擅長鼓勵他人的人。

我從伙伴的反饋中得到了提醒,讓我意識到自己應該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適當的鼓勵。因此,我決定專注於提供鼓勵,同時也接受來自他人的鼓勵。

我通過直播分享了自己每小時的收穫和鼓勵,並將這種正能量傳播出去。這是一個關於感受愛和散發愛的過程。

通過參與各種活動,我在公開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對世界和生命的想法,並與他人建立了聯繫。我把自己的生活經驗連結起來,用這種積極的生命力去唤醒更多人的生命力。

願我們可以通過保持清醒的意識,感受到每個小時、每分每秒、每個呼吸帶來的存在感、快樂和安寧。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live/PDrOW4zlOvo?feature=shared


C4 心身愛欲 #flyism
在第三個小時的持續閱讀中,我給了自己寶貴的時間,讓心靈平靜下來。我閉上眼睛,專注地感受著呼吸的節奏,並且用書寫來表達內在的想法。

同時,我也停下來,觀察周遭的環境,聆聽風的吹拂,感受陽光溫暖的照射,以及地面上水分的蒸發。儘管身體可能還感受著一些疼痛,或是某些不舒服的回憶,但我仍然保持著對生命的熱愛。

對於生命中的渴望和熱情,就像是植物對陽光的渴望一樣,它們是我們內在生命力的表現。就像植物需要陽光一樣,我們也需要各種支持和動力,無論是來自於人際關係、信仰,還是對未來的渴望。

疼痛和不適,則像是生活給我們的信號,提醒我們需要停下來,好好休息,聆聽身體的需求。

每一個感官的接觸,都是一種訊息,引導著我們前進。關鍵在於,我們要學會如何去解讀這些訊息,了解它們背後的原因,以及事情是如何演變的。

在我們追求愛和熱情的同時,我們也應該先了解我們與周遭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如何建立起來的。這樣,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們的慾望,並且在愛的關係中有更深的體驗。

雖然我們的慾望和愛的對象可能會不斷轉變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們對於自己的慾望會變得越來越清晰。

透過持續的修行和感官覺察,我們能夠讓心靈更加晴朗,並且更清楚地理解自己。

願我們每天都能在清醒的觀察中體驗到愛和快樂,並且每晚都能睡個安穩的覺。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live/CHRi6nhp6bM

C5 心身內觀愛的藝術 #flyism
在第四個小時的閱讀中,我翻閱了《愛的藝術》。

這本書蘊含著許多深刻的智慧,提醒我們持續地觀察身旁的伴侶。其中蘊含著他們內在的根本,這些根本包括了他們未說出口的行為動機。

書中也探討了如何去愛,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,是喚醒彼此內在力量的行動。

這是一種波動,需要我們在當下連結萬物的頻率,讓我們與此時此刻相呼應的震動是為我們所安排的。

我也參與了一日的內觀共修活動,尾聲是老師的開示時間。

葛印卡老師持續提醒我們專注於覺察,培養覺知,持續地覺知讓我們與萬物同在,與此刻的頻率共鳴。

當我們持續覺知時,我們所吸引來的也必定是與我們共振共鳴的夥伴。

最近,我透過活動平台漸漸打開自己,在台中故鄉與夥伴的連結不僅限於熱愛的運動和閱讀,更是在夥伴們用心投入他們所熱愛的事情,喚醒大家對愛的意願。

這樣的節奏也喚醒了我,希望大家能一同進入心靈和身體的平靜良性循環中。透過穩定的節奏感和對自己身體狀態和情緒狀態的觀察,我們能夠保持一定距離去觀看,就像我們在感受風吹日曬雨淋一樣。

我們可以想像自己是顆樹,生根、發芽、開花、結果,萬物之間的互動都存在著節奏感和理想的距離。

每段關係都有其存在的道理,它們擺動著,展現著各自的姿態,發出動人的聲音,尋求生存和繁衍。

我們透過呼吸觀察身體的種種反應,去理解和接受一切的安排。

因為我們不斷修正對外界的反應,於是能吸引到與我們共鳴的清晰而有趣的震動。

與夥伴保持理想的動態距離,我們能夠找到節奏,享受平安、和諧和快樂的相處,每個晚上都能安詳入眠。

https://youtube.com/live/qGdArLzwIuY
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