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 #INFP 懶的權利

 給 #INFP 懶的權利
到泰國帕岸島,為的是親近接觸即興,三個月的密集活動,幾乎天天有成長機會,但過度投入,就會犯懶。我的對策是放自己一馬,週間可以休息一天。

INFP 內向、直覺、感性、順流,是自信樂觀的冒險家。畢生課題是冒險成癮,需要刻意慢下來。機制可以由夥伴提醒,可以是內觀自助,重點在要「平等心」正視每次失控。

長年衝撞探索下,我漸漸成為了自己最需要的夥伴,邀請在路上的 INFP 們(或想加入的你)加LINE群來執行精進計劃,一起與幸福同在。詳情請見我的檔案與置頂文。

靈感「懶」
腦子其實很懶。《打破大腦偽科學》
懶惰是不善盡自己的職責。《印度智慧書》
憤世嫉俗只是懶惰的另一種說法。《人慈》
惰性蒙蔽知識,導致對妄想的執著。《瑜伽與愛的真相》
懶漢們聽著:誰無事可做,「無」就給誰添麻煩。《尼采詩集星星的碎片》
懶漢們聽著:誰無事可做,「無」就給誰添麻煩。《尼采詩集 星星的碎片》
拖延根本不是懶惰,它是一種對壓力的處理機制。《五秒法則》
錯誤有兩種:野心導致的錯誤與懶惰導致的錯誤。《一週工作4小時》
自然的日子是非常平靜的,而且不會責備人的懶惰。《湖濱散記》
命運只是懶惰的藉口,用來推託人們做的糟糕決定。《柏青哥》
人要是欺騙自己還有無窮無盡的時間,會變得懶惰。《也許你該找人聊聊》
不喜歡承認自己錯了,主要是因為懶,不是因為自負。《金錢心理學》
要先放鬆,才能再湧出新的力量。偶爾也要偷懶一下。《再訪!女王陛下的深夜咖啡店》
哺乳動物中只有海牛(儒艮)和樹懶的頸椎數不是七塊。《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》
忙碌只是偷懶的一種形式──懶得思考和分辨自己的行動。《一週工作4小時》
我們太寂寞、太懶惰,或是太無聊,以致無法開創自己的生活。《橘子禪》
我們太寂寞、太懶惰,或是太無聊,以致無法開創自己的生活。《橘子禪》
仔細想想,降低目標,說不定正是能夠痛快當個懶惰蟲的祕訣。《一人份的幸福剛剛好》
獨立思考的真正敵人,不是外部的掌權者,而是我們自己的惰性。《卡片盒筆記》
知識生於悅性;貪婪生於變性;而散亂、妄想和無知,則生於惰性。《瑜伽與愛的真相》
心智或精神最起碼被期待著要嚴厲管控身體懶散、貪婪和好色的衝動。《老到可以死》
惰性(tamas)、激性(rajas)和悅性(sattva)。《僧人心態》
她的情慾與食慾的根源並非來自強烈的慾望,而是對任何事都懶得節制。《肉體學校》
就霍金而言,在對什麼事物都沒有熱情的情況下,偷懶是很自然的反應。《時空行者 史蒂芬.霍金》
把五匹放縱不羈的野馬交到一個懶惰的車伕手上,想想看會是什麼情況吧。《僧人心態》
懶惰是自卑感的一種表達方式,而且只要人生遇到疑問時,就會表現出來。《個體心理學講座》
只順著生存欲望、一直過著沒有目標的怠惰生活,人是無法健全生活下去的。《創作的基因》

Comments